不久前,中国“茶学界泰斗”张天福先生来梅考察。老人虽已104岁高龄却壮心不已,他身体力行倡导“俭、清、和、静”的中国茶礼,热衷于推广茶文化、呼吁茶叶产业化。张老知道梅州是中国单枞茶之乡,特别是听说梅州有企业研制了茶叶“生物细胞纳米萃取成套生产系统”,实现了茶学界一种革命性的突破,于是决定来梅州一看究竟。此次同行的还有由王冲霄导演率队的央视大型纪录片《一片改变世界的叶子》摄制组。张老作为该纪录片中的主要人物之一,他在梅州考察的整个过程被全程录下。在梅期间,张老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。
记者(以下简称“记”):张老,您好!听说您从上个世纪30年代开始,就一直致力于研究有机茶的种植,请问是什么促使您如此孜孜不倦去研究呢?绿色、有机茶叶的发展方向是什么?
张天福(以下简称“张”):早在1929年,当时考虑到祖国农业落后,人民缺衣少吃,我和几个同学就决心报考农业学校。1930年我考上了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,毕业后就定下了发展祖国茶叶的志向,并将“立己立人,强国强种”作为终生座右铭。这几十年来,我国农业与茶叶发展得到显著的改善,但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,农药残留等问题还困扰着中国茶业的发展。一直以来,我们努力从源头上控制农残等问题,力保茶叶的绿色、有机发展,推广有机种植,生产绿色茶叶。但受到种种因素的阻碍,目前还不能实现普遍有机化种植。茶叶的发展,离不开科学的手段,只有在源头上和生产深加工两方面都严格控制,才能实现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双重提高。我认为,茶产业只有走高科技生产工艺和传统制茶工艺相结合的道路,才能更好、更快地发展。
记:要实现传统与现代相结合,应从哪方面着手?
张:需要拥有核心技术的大企业,利用现代生物工程的方法,带领广大农户,联合起来,走深加工的道路。我走遍全国,这次来梅考察,在正源华茶公司第一次看到用这么高科技的手段对茶叶进行深加工。正源华茶的“植物细胞纳米萃取成套生产系统”通过茶叶细胞破壁,萃取其各种有益组分,再按标准拼配,形成标准化的即溶茶。这套系统推动了茶叶产业化,这是一条很好的路子。
记:除了现代化生产系统,还需要注意什么?
张:要注意对产品质量的严格监控。通过先进的检测手段,对茶叶原料在农残检测,对组分研究分析,严把产品质量标准,品质才有保证。正源华茶投入大笔资金,购置进口先进检测设备,严格监控产品质量,是茶业界的示范标杆,值得称赞。
记:听说您评茶精密细致,准确率惊人,凡审评有争议的,都由您一锤定音。我看您在品尝正源华茶时,您很认真地比较了热水与冷开水冲泡,您觉得经过深加工的茶叶产品口感如何?
张:茶叶深加工产品,应坚持原茶萃取,不添加任何辅料的原则。深加工茶品应具有原茶明显的品系特征,正源华茶即溶茶的色、香、味俱全,与原茶基本保持一致。用热水与冷水冲泡比较,冷水冲泡的口味更清醇。
记:您觉得雁南飞茶田景区作为种茶基地,它的环境如何?
张:雁南飞的环境非常原生态,我看到了鸟飞来飞去,坐在电瓶车参观时还看到了一只松鼠,非常难得。远远望去,一片片茶园中还夹杂一些名贵树木,保持了品种多样性,一定程度上就保证了生物链的平衡,这对茶叶种植来说,也是比较环保的做法。听说雁南飞还从10公里之外引来高山泉水,经自动喷灌浇洒每一亩茶田,并采用有机肥取代化肥,这些做法都挺好的。整体上说,这里的地理位置、生态环境,对种茶来说,太理想了!
要建设高标准的有机茶园,可以采取 “梯层茶园表土回园条垦法”,这项技术的核心理念是,充分利用大自然富含有机物与各种营养元素的肥沃表土资源,构筑完善的蓄排水设施系统,避免土、肥、水流失,达到“三保”的目的,这可以实现茶园持续丰产、稳产,还可以保证茶叶优质。茶树与茶树之间还应留有距离,不要太密,一方面保证光照充分,另一方面方便采茶,避免挤压到茶叶。
记:雁南飞不仅种茶、生产、销售,还与旅游观光相结合,为游客提供采茶体验。您如何看待这种做法?
张:雁南飞的茶叶种植和加工为旅游直接提供了吸引力,很好地演绎了旅游与农业综合开发的妙处,一定程度上还弘扬了茶文化。
|